7月29日,由楚雄师范学院植物土壤学指导教师姜倪皓和在校就读的七位大学生组成的调研团队来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异龙镇符家营村调查当地居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同时对庭院植物的丰富度展开调查。
团队于7月29日,到达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在前期与异龙镇陶村村委会取得联系后,村委会负责人向团队推荐了符家营村,并引导我们去当地进行生物多样性问卷的调查和宣传分发。到达符家营村后,基于当地村委会的支持和引导,当地居民非常配合团队的工作并对团队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团队成员在符家营村对当地50户居民发放生物多样性调查问卷,小队分为两组,每组分别负责25户居民的问卷填写,对问卷上的内容进行提问,获得当地居民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反馈,了解当地村委会、学校等机构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宣传方法和力度,希望进一步探究当地生物保护情况,并赠送由团队制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报、手册和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为村民讲解海报、手册内容,并耐心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增加对当地居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科普,让学生团体和居民之间的联络更加紧密。此举受到了当地村委会和居民的一致认可,也能为当地动植物保护做出优化建议,强调生态与人的和谐共处。从问卷填写结果可以看出,一些居民已经有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他们不存在对当地野生动物进行购买或捕杀甚至食用的行为,还认识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例如穿山甲、斑鸠等;而极少数居民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淡薄,成员们便对他们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告诉他们一些成员们所熟悉的野生动植物并告诉他们这些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等级、保护现状,还有关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用手机向他们展示这些野生动植物的图片,增强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这也是此行的目的所在。返回后团队成员将问卷信息进行统计,测算信效度并总结当地生态保护情况,将对当地生态基础建设的建议与提案交付当地村委会。
在进行生物多样性问卷调查的同时,成员们还对当地符家营村内庭院植物展开调查,对庭院(房前、屋后)植物进行拍照,精确到角落,并对庭院植物进行统计,包括出现的种类和数量,乔木、灌木按棵树,草本植物按棵树或丛树统计。对于一些具有药用或可食用的植物,成员们耐心询问这类植物的用途及药用价值、食用方法、功能主治等。经过统计,当地居民会种植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例如重楼、忍冬、金银花、枸杞、天门冬等;一些可食用的植物,例如火龙果、杨梅、番茄、百香果、枇杷等;一些用于绿化观赏的植物,例如三角梅、富贵竹、清香木、吊兰、君子兰等,而有些绿化观赏的植物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例如吊兰、白掌、仙客来等;还有一些用于食用调味的植物,如姜、辣椒、薄荷等。7月31日,团队在将所有的问卷和物资发放完毕,告别陶村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后,踏上了返程的道路。每一个成员都是联系紧密的参与者,在返回的路上成员们在车站展开了简短的讨论,此次调研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与不足,让每一个成员深深地感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图为团队成员在石屏县符家营村用方言与当地居民沟通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问卷的填写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在石屏县符家营村针对不会填写问卷的居民对问卷上的问题以问答并帮助填写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填写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在石屏县异龙镇陶村村委会向村委会负责人发放并填写保护生物多样性问卷并赠送由团队制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报、手册和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