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1年7月7日至7月11日,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刘雨佳、陈灏、白一凡、张平、施银飞、叶作艳、鲁先舟、赵洁瑜、李辈蓉,9名楚雄师范学院赴楚雄州双柏县妥甸镇丫口村委会开展教育关爱服务实践团成员,在指导教师白京老师、王艳梅老师的带领下,于双柏县妥甸镇丫口村委会,进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3—6岁幼儿创意绘本+阅读推广活动.

活动旨在提升城乡人民群众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水平,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让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为3-8岁儿童,表演优质语言类绘本为乡村留守儿童开展创意阅读志愿活动,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绘本+”活动中,播撒爱心,收获爱心。
团队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从7月7号到7月11号开展4期绘本阅读指导活动,选取了《布谷鸟的四季歌》《金头发》《龙的牙齿不见了》《团圆》四本有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绘本进行解读,与儿童一起亲手制作绘本相关的手工作品,在送去温暖和关爱的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为未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成员在村委会进行了“普通话乡村行”培训,参与实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对村民掌握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普通话问卷调查工作,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调研当地普通话推广情况。根据丫口村汉字学习现状,通过运用汉字字理识字书写与示范交流法,让村民们在乐中学,充分地体验汉字书写的趣味性。

团队还依托专业知识为学龄前儿童家庭服务,推进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实施“童语同音”计划,为学前儿童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语言基础。 组织开展“成人推普课堂”活动,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脱贫攻坚高频常用500字》为基础,围绕识字、读字、发音、常用敬语等形式,重点纠正村民们的普通话错误发音问题,提升村民的普通话表达能力以及发音水平。帮助村民下载学习使用语言扶贫APP、国家反诈APP,并一对一教授软件使用的具体方法,确保村民能够灵活运用手机APP。

本次创意绘本活动采用“阅读+”形式(阅读+皮影戏、手偶、音乐、泥工)带领乡村留守儿童精读非遗文化的儿童读物,参与皮影戏表演、泥工制作等,在送去温暖和关爱的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激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为未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解决农村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子女等在暑期缺少亲情陪伴和教育的问题,发展幼儿各项能力,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快乐、充实地度过暑期。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加强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充分利用大学生资源为教育事业建设添砖加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的“绘本+”活动中,让更多的家庭重视早期阅读,并愿意参与到早期阅读队伍中。


本次活动顺利开展是在指导教师带领、接收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同时,充分利用了大学生资源为教育事业建设添砖加瓦,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